资讯

杭州

课程咨询: 10108899

预约春季1对1课程 享受各类专项学习服务

获取验证码

请选择意向校区

请选择年级

请选择科目

立即体验

在线咨询

点击开始 在线咨询
TOP
当前位置:家教杭州站 > 中学资料 > 正文

2021年杭州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(二)

2020-09-29 10:29:17  来源:网络整理

  2021年杭州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(一)文言文知识的学习,是对我们中孩子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杭州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(一),供同学们学习参考。

 

2021年杭州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理汇总

 

  第3篇 鱼我所欲也

  一、词语积累

  1.通假字

  (1)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(通“辨”,辨别。)

  (2)故患有所不辟也(通“避”,躲避。)

  (3)所识贫乏者得我与(通“欤”,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吗”。)

  (4)乡为身死而不受(通“向”,从前。)

  (5)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(通“德”,恩惠,这里是感激的意思。)

  2.词类活用

  (1)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(动词作名词,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。)

  (2)所识穷乏者得我与(名词作动词,同“德”,恩惠,这里是感激的意思。)

  3.古今异义

  (1)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(古义:能够用来。今义:能够。)

  (2)非独贤者有是心也(古义:这,指示代词。今义:判断动词。)

  (3)一箪食,一豆羹(古义:古代盛食物的器具。今义:豆子。)

  (4)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(古义:古代的一种量器。今义:计时器具。)

  (5)万钟于我何加焉(古义:益处。今义: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。)

  4.重点词语

  (1)二者不可得兼(得兼:同时得到或占有。)

  (2)舍生而取义者也(义:正义或仁义。)

  (3)故不为苟得也(苟得:苟且取得,本文指“苟且偷生”,意思是只为求利益,不择手段。)

  (4)所恶有甚于死者(恶:厌恶。)

  (5)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(欲:想要;甚于:比……更重要。)

  (6)非独贤者有是心也(非独:不仅。)

  (7)贤者能勿丧耳(贤者:有道德的人。)

  (8)所识穷乏者得我与(穷乏:贫穷。)

  (9)此之谓失其本心(谓:叫;本心:天性,天良。)

  二、文言句式

  1.判断句

  鱼,我所欲也。(“也”,表判断)

  2.省略句

  (1)舍生而取义者也。(省略主语“我”)

  (2)乡为身死而不受。(“为”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“礼义”,“受”后面省略了宾语“施舍”,全句省略了主语“我”)

  3.倒装句

  (1)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。(介宾结构后置,应为“是故所欲于生者有甚”)

  (2)万钟于我何加焉?(宾语前置,应为“万钟于我加何焉”)

  三、主题思想

  本文提出在“生”和“义”不能兼顾的情况下,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,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“本心”,那些在“义”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“本心”罢了。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,不要失去“本心”。

  四、写作方法

  1.议论严密,层层深入。

  2.善用比喻。先进段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“舍生取义”的观点,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。

  3.善用对比。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。作者先以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为例,从正面论证人人都有“本心”;再以有人“不辩礼义”接受“万钟”为例,从反面论证失去“本心”的人的可悲可耻。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。

  五、理解默写

  1.本文的中心论点(能概括全篇大意的)是: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  2.请你举出历史上两个舍生取义的名人的事例:(1)文天祥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屈。(2)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没有退却坚持演讲。(3)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恐吓面前宁死也不出卖战友。

  3.体现“性本善”思想的句子是: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
  4.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: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

  5.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:万钟则不辩礼义为之(为宫室之美为之;为妻妾之奉受之;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)。

  6.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”中的“是心”指: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

  7.《鱼我所欲也》中出现的成语有:舍生取义、嗟来之食;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: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
 

  第4篇 曹刿论战

  一、文学(文体)常识

  1.《曹刿论战》选自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。

  2.《左传》传说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作,《左传》又称《春秋左氏传》或《左氏春秋》,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、经济、国事、外交、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。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,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。

  二、词语积累

  1.通假字

  小惠未徧(通“遍”,遍及、普遍。)

  2.词类活用

  (1)神弗福也(名词作动词,赐福,保佑。)

  (2)忠之属也(形容词作名词,尽力做好分内的事。)

  (3)公与之乘(名词作动词,乘战车,坐战车。)

  (4)公将鼓之(名词作动词,击鼓进军。)

  (5)齐师败绩(名词作动词,大败。)

  (6)下视其辙(名词作动词,下车。)

  3.古今异义

  (1)齐师伐我(古义:讨伐。今义:砍。)

  (2)又何间焉(古义:参与。今义:隔开,不连接。)

  (3)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(古义:目光短浅。今义:语言、品行恶劣,不道德。)

  (4)衣食所安(古义:养。今义:安稳。)

  (5)弗敢专也(古义:个人专有。今义:独自掌握或占有。)

  (6)牺牲玉帛(古义:指牛、羊、猪等。今义: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。)

  (7)弗敢加也(古义:虚报夸大。今义:增加。)

  (8)小大之狱(古义:案件。今义:监狱。)

  (9)必以情(古义:以实情判断。今义:感情。)

  (10)忠之属也(古义:尽力做好本分的事。今义:忠诚、忠心。)

  (11)可以一战(古义:可以凭借。今义:能,行。)

  (12)再而衰(古义:第二次。今义:事情进行重复,再一次。)

  4.重点词语

  (1)齐师伐我(师:军队。伐:讨伐,攻打。)

  (2)乃入见(乃:副词,于是,就。见:拜见。)

  (3)小信未孚(信:信用。)

  (4)忠之属也(属:一类。)

  (5)未可(未可:不可以。)

  (6)既克(克:战胜。)

  (7)彼竭我盈(竭:竭尽。)

  5.成语积累

  一鼓作气 衣食所安 辙乱旗靡

  三、文言句式

  1.判断句

  夫战,勇气也。(“……,……也”,表判断)

  2.省略句

  (1)可以(之)一战。(“以”后省略了宾语“之”)

  (2)一鼓作气,再(鼓)而衰,三(鼓)而竭。(“再”和“三”后省略了宾语“鼓”)

  3.倒装句

  (1)何以战?(宾语前置,应为“以何战”)

  (2)战于长勺。(介宾短语后置,应为“于长勺战”)

  四、人物形象

  曹刿: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。他热爱自己的国家,关心国家大事,敢于进谏;面临强敌,胸有成竹、从容不迫,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。

  鲁庄公:是一位平庸的国君,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。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,可见他政治上无能;战争中,他急于求战,战胜后又不知原因,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。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,能够纳谏;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,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,由此可见,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。

  五、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:

  1.政治清明,民心所向(在政治上取信于民);

  2.上下团结,君民一心(团结曹刿,知人善用);

  3.掌握策略,以逸待劳(不盲目与强齐硬战);

  4.把握战机,后发制人(彼竭我盈,一招制胜)。

  六、理解默写

  1.曹刿请见的原因: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

  2.表现庄公政治上“鄙”的语言: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;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

  3.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(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;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):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

  4.与毛泽东“敌疲我打”、《孙子兵法》中“以逸待劳”战术相近的句子是: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

请加入QQ群,试题资料免费放送
  • 三年级资料群:767465179
  • 四年级资料群:136889834
  • 五年级资料群:895302281
  • 六年级资料群:634703106
  • 初一资料群:729159895
  • 初二资料群:729221591
  • 初三资料群:691945194
  • 高一资料群:651557677
  • 高二资料群:582929343
  • 高三资料群:656443899
  • 免费测评/报告+免费打包下载资料
    意见反馈电话:010-52926893  邮箱:advice@xueersi.com
    保存 | 打印 | 关闭
    相关新闻